上观:上海德比估计对李铁而言意义不大 黄金年龄球员缺失
来源:爱乐直播2021-05-07 08:57文章来源:上观新闻
从足球风格的角度,怎么中国的一座座足球重镇就这么失守了——而且可能是永远。
因为疫情和限薪令,让以往的超级外援们不能尽数回到中超赛场上,于是球队的格局开始有了变化。如此背景下,上海双队在两连胜的基础上展开了新一年的“上海德比”,坊间再次隐隐约约喊出了“冠军德比”。
氛围搞足了,只是比赛本身激烈有余,精彩不足。有红牌、有进球,但总是缺了些什么——尤其和18年前的“冠军德比”比较,那种感觉是怎么也回不来了。或许是因为,上海可能继广州、北京两城之后也将本埠血统空巢化,而且这个趋势目前看不到可逆的曙光。
DNA流失,或将步广州后尘
老婆饼里没老婆,夫妻肺片里没有夫妻、鸳鸯锅里吃不到鸳鸯,但上海德比中,球迷还是希望看到更多的上海元素。
18年前的那些德比,伴随着恩恩怨怨的上海故事,够得上老爷叔们就着黄酒讲三天的。其实,无非就是类似于“国际米兰脱胎于AC米兰”这样俱乐部有丝分裂的故事。但是,DNA是随着分裂带出去的,赛前你来我去的隔空叫嚣,都是可以脑补出来的上海老墙门里的腔调。只是这些估计只会留在记忆中了,不会再有了。
上海人是不喜欢外出工作生活的。以前的球迷从来没有想过,那些场上的球员会换件球衣(有丝分裂的除外)成为敌人,所以默认都是“自家人”。但在足球职业化、市场化深化之后,足球圈人才流动超过一般社会频率,本土的基地终究也没有守住,而球迷或许有时候会想想——“他们真的是自己人?”
所谓的“上海德比”,看似铁打的申花,流水的对手,但所谓“蓝色的血液”终究不如几句上海话来得有说服力。海港队之所以能成为坊间和申花较量一下的存在,无非也是坐拥了根宝那批崇明磨出来的孩子。本埠球迷毕竟还是疼自己家孩子的,这个情怀和北京胡同里、广州越秀山腰的球迷都是一样的。
只是首发的出场名单中,会说上海话的:申花也就艾迪一位,海港也不过三四人——还是托了根宝老爷子的福。那种隔着电视屏能够听到上海话呼喊或者对飙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能看到只有曹赟定用外语和自己队友说些什么。
记得前申花名将孙吉说过一句:“哪敢不认真踢,回家隔壁爷叔阿姨都要批评的。”这种特殊款“达摩克里斯之剑”带来的本土谐趣,也就此打住。
有点可惜,但是谁也不清,20年下来,从足球风格的角度,怎么中国的一座座足球重镇就这么失守了——而且可能是永远。
暮年复勇,可能是强弩之末
一座激烈有余的比赛,看得出来每个球员都不惜体力,却都是强行催谷——申花首发阵容,平均年龄32岁;海港首发阵容,平均年龄29岁。就构建来说,申花的很多球员是在恒大被榨干了青春的上一代国脚,而海港则是也临近换届的本代国脚——那支获得乙级联赛冠军的东亚队队员们一眨眼也都而立之年有余了。
就是这样的两支球队,在18年之后搭建起了新的“冠军德比”,多少有些令人唏嘘。他们踢得像年轻了5岁一般,但他们缓解疲劳的速率一定遵从着真实的年龄。不知道国家队主教练李铁怎么看这样的“顶级赛事”,可能对他而言真的意义不大。一堆老迈的名字之后,缺少的是23-28之间黄金年龄球员的缺失,这基本上等同于至少两代应届国奥年龄段球员的缺失。
没有细算2003年的申花和国际的平均年龄,可以略微提一下阵容即可:申花这边,杜威、吉祥、于涛都是不用政策就顶上来的U23,大张玉宁26卞军26李诚铭25郑科伟23;国际这边,申思30吴承瑛28祁宏27成亮26李彦23沈晗22于海16——这些是多么美好的数列!且不说国家队主教练、哪怕是球迷都砸吧得出来——这才叫做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
即使国内球员很拼,但最终形成1比1比分的破门者还是外援。不仅仅是破门,连进攻的发起、乃至球队的中轴线都是由外援撑着。这,就是当下中国足球顶级联赛的现实:基本都靠外援。
市场化的足球,的确就是这么依靠排列组合来构建战斗力,但总有一些情怀是球迷们希望保留的。在如此市场化的欧洲,也有一支叫做毕尔巴鄂竞技的俱乐部,坚守着地方文化,从1928年开始至今从未从西甲降级,他们可以作为不仅是上海这座城市在足球发展方面的借鉴。因为20多年的联赛,确实促进了交流融汇,却也毁了昔日北派、南派和海派等地方原本自有的足球风格。这样下去,“德比”将完全失去其文化层面的意义。